卷三十三
果之五蓏类九种甜瓜《嘉祐》瓜蒂西瓜《日用》葡萄《本经》淌燷《纲目》即野葡萄猕猴桃《开宝》即藤梨甘蔗《别录》沙糖《唐本》石蜜《唐本》刺蜜《拾遗》■〈香敝-攵〉齐附上附方旧十二,新四十。
果之六水果类六种附录二十三种莲藕《本经》红白莲花《拾遗》芰实《别录》即菱芡实《本经》即鸡头乌芋《别录》即荸荠慈姑《日华》
附录诸果《纲目》二十一种,《拾遗》一种津符子必思荅甘剑子杨摇子海梧子木竹子橹罟子罗晃子■〈木产〉子夫编子白缘子系弥子人面子黄皮果四味果千岁子侯骚子酒杯藤子■〈艹/间〉子山枣隈支灵床上果子诸果有毒《拾遗》上附方旧十五,新六十三。
互考楮实梧桐子枸杞子金樱子山茱萸桑椹木半夏胡颓子松花桂花栎实已上果部黄精葳蕤蒲黄菰首蒟酱豆蔻益智子使君子燕覆子蓬蘽覆盆子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五蓏类九种
甜瓜宋《嘉祐》校正:自菜部移入此,并入《本经》瓜蒂。
【释名】甘瓜《唐本》果瓜〔时珍曰〕瓜字篆文,象瓜在须蔓间之形。甜瓜之味甜于诸瓜,故独得甘、甜之称。旧列菜部,误矣。按王祯云:瓜类不同,其用有二:供果者为果瓜,甜瓜、西瓜是也;供菜者为菜瓜,胡瓜、越瓜是也。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大曰瓜,小曰瓞。其子曰■〈兼瓜〉,其肉曰瓤。其跗曰环,谓脱花处也;其蒂曰■,谓系蔓处也。《礼记》为天子削瓜及瓜祭,皆指果瓜也。本草瓜蒂,亦此瓜之蒂也。
【集解】〔《别录》曰〕
瓜蒂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
〔颂曰〕
瓜蒂即甜瓜蒂也,处处有之。
园圃所莳,有青、白二种,子色皆黄。
入药当用早青瓜蒂为良。
〔时珍曰〕
甜瓜,北土、中州种莳甚多。
二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花开黄色,六七月瓜熟。
其类甚繁:有团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其棱或有或无,其色或青或绿,或黄斑、糁斑,或白路、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按王祯《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则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则有乌瓜、白团、黄■〈扁/瓜〉、白■〈扁/瓜〉、小青、大斑之别。然其味,不出乎甘香而已。
《广志》惟以辽东、敦煌、庐江之瓜为胜。然瓜州之大瓜,阳城之御瓜,西蜀之温瓜,永嘉之寒瓜,未可以优劣论也。甘肃甜瓜,皮、瓤皆甘胜糖蜜,其皮暴干犹美。浙中一种阴瓜,种于阴处,熟则色黄如金,肤皮稍厚,藏之至春,食之如新。此皆种踨之功,不必拘于土地也。甜瓜子曝裂取仁,可充果食。凡瓜最畏麝气,触之甚至一蒂不收。
瓜瓤
【气味】甘,寒,滑,有小毒。〔大明曰〕无毒。
〔思邈曰〕多食,发黄疸,令人虚羸多忘。解药力。病后食多,或反胃。脚气人食之,患永不除也。〔诜曰〕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癥癖病,破腹,发虚热,令人胣胣气弱,脚手无力。少食则可。《龙鱼河图》云:凡瓜有两鼻、两蒂者,杀人。五月瓜沉水者,食之得冷病,终身不瘥。九月被霜者,食之冬病寒热。与油饼同食,发病。多食瓜作胀者,食盐花即化。〔弘景曰〕食瓜多,即入水自渍,便消。〔时珍曰〕张华《博物志》言:人以冷水渍至膝,可顿啖瓜至数十枚;渍至项,其啖转多,水皆作瓜气也。则水浸消瓜,亦物性也。
瓜最忌麝与酒,凡食瓜过多,但饮酒及水服麝香,尤胜于食盐、渍水也。
【主治】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间壅塞气,治口鼻疮。《嘉祐》。
暑月食之,永不中暑。宗奭。
【发明】〔宗奭曰〕
甜瓜虽解暑气,而性冷,消损阳气,多食未有不下利者。
贫下多食,深秋作痢,最为难治。
惟以皮蜜浸收之良,皮亦可作羹食。
〔弘景曰〕
凡瓜皆冷利,早青者尤甚。熟瓜除瓤食之,不害人。
〔时珍曰〕
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故《稽圣赋》云:瓜寒于曝,油冷于煎,此物性之异也。王冀《洛都赋》云:瓜则消暑荡緖,解渴疗饥。又《奇效良方》云:昔有男子病脓血恶痢,痛不可忍。以水浸甜瓜食数枚,即愈。此亦消暑之验也。
瓜子仁
【修治】〔斅曰〕凡收得曝干杵细,马尾筛筛过成粉,以纸三重裹压去油用。不去油,其力短也。西瓜子仁同。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别录》。止月经太过,研末去油,水调服。藏器。《炮炙论》序曰:血泛经过,饮调瓜子。炒食,补中宜人。孟诜。清肺润肠,和中止渴。时珍。
【附方】旧一,新二。
口臭用甜瓜子杵末,蜜和为丸。
每旦漱口后含一丸。亦可贴齿。《千金》。
腰腿疼痛甜瓜子三两,酒浸十日,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酒下,日三。《寿域神方》。
肠痈已成小腹肿痛,小便似淋,或大便难涩下脓。
用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退皮一条,■〈口父〉咀。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前服,利下恶物为妙。《圣惠》。
瓜蒂《本经》上品
【释名】瓜丁千金苦丁香象形。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白瓜蒂,要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然落在蔓上。系屋东有风处,吹干用。〔宗奭曰〕此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临时研用。〔时珍曰〕按唐瑶云:甜瓜蒂以团而短瓜、团瓜者良。若香甜瓜及长如瓠子者,皆供菜之瓜,其蒂不可用也。
【气味】甘,寒,有毒。〔大明曰〕无毒。
【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本经》。去鼻中息肉,疗黄疸。《别录》。治脑塞热齆,眼昏吐痰。大明。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目有湿气。时珍。得麝香、细辛,治鼻不闻香臭。好古。
【发明】〔张机曰〕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也,宜吐之;少阳病,头痛发寒热,脉紧不大,是膈上有痰也,宜吐之;病胸上诸实,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人按之,而反有浊唾,下利日十余行,寸口脉微弦者,当吐之;懊憹烦躁不得眠,未经汗下者,谓之实烦,当吐之;宿食在上管者,当吐之,并宜以瓜蒂散主之。
惟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也。
〔成无己曰〕
高者越之,在上者涌之。故越以瓜蒂、香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酸苦涌泄为阴也。
〔杲曰〕
《难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此饮食内伤,填塞胸中,食伤太阴,风木生发之气伏于下,宜瓜蒂散吐之,《素问》所谓木郁则达之也。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若尺脉绝者,不宜用此,恐损真元,令人胃气不复也。
〔宗奭曰〕
此物吐涎,甚不损人,全胜石绿、硇砂辈也。
〔震亨曰〕
瓜蒂性急,能损胃气,胃弱者宜以他药代之。病后、产后,尤宜深戒。
〔时珍曰〕
瓜蒂乃阳明经除湿热之药,故能引去胸脘痰涎,头目湿气,皮肤水气,黄疸湿热诸证。
凡胃弱人及病后、产后用吐药,皆宜加慎,何独瓜蒂为然?
【附方】旧七,新十四。
瓜蒂治证见上。
其方用瓜蒂二钱半,熬黄,赤小豆二钱半,为末。
每用一钱,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糜去滓,和服。少少加之,快吐乃止。仲景《伤寒论》。
太阳中暍身热头痛而脉微弱,此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瓜蒂二七个,水一升,煮五合,顿服取吐。《金匮要略》。
风涎暴作气塞倒仆。
用瓜蒂为末。
每用一二钱,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调灌,良久涎自出。不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也。寇氏《衍义》。
诸风诸痫诸风膈痰,诸痫涎涌。
用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齑水一盏,调下取吐。
风涎,加蝎梢半钱。湿气肿满,加赤小豆末一钱。有虫,加狗油五七点,雄黄一钱;甚则加芫花半钱,立吐虫出。东垣《活法机要》。
风痫喉风咳嗽,及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等证,不拘大人、小儿。
此药不大吐逆,只出涎水。
瓜蒂为末,壮年服一字,老少半字,早晨井华水下。一食顷,含沙糖一块。
良久涎如水出,年深者出墨涎,有块布水上也。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人困甚,即以麝香泡汤一盏饮之,即止。《经验后方》。
急黄喘息心上坚硬,欲得水吃者。
瓜蒂二小合,赤小豆一合,研末。
暖浆水五合,服方寸匕。一炊久当吐,不吐再服。吹鼻取水亦可。《伤寒类要》。
遍身如金瓜蒂四十九枚,丁香四十九枚,甘锅内烧存性,为末。
每用一字,吹鼻取出黄水。亦可揩牙追涎。《经验方》。
热病发黄瓜蒂为末,以大豆许吹鼻中。
轻则半日,重则一日,流取黄水乃愈。《千金翼》。
黄疸癊黄并取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为末。
吹豆许入鼻,少时黄水流出。隔日一用,瘥乃止。孟诜《食疗》。
身面浮肿方同上。
十种蛊气苦丁香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枣汤下,甚效。《瑞竹堂方》。
湿家头痛瓜蒂末一字,■〈口畜〉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愈。《活人书》。
疟疾寒热瓜蒂二枚,水半盏,浸一宿,顿服,取吐愈。《千金》。
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即愈。《圣惠方》。
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绵裹,塞入下部即通。《必效方》。
鼻中息肉《圣惠》用陈瓜蒂末,吹之,日三次,瘥乃已。又方:瓜蒂末、白矾末各半钱,绵裹塞之,或以猪脂和挺子塞之。日一换。又方:青甜瓜蒂二枚,雄黄、麝香半分,为末。先抓破,后贴之,日三次。《汤液》用瓜蒂十四个,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研末。口中含水,■〈口畜〉鼻,取下乃止。
风热牙痛瓜蒂七枚炒研,麝香少许和之,绵裹咬定,流涎。《圣济总录》。
鸡屎白秃甜瓜蔓连蒂不拘多少,以水浸一夜,砂锅熬取苦汁,去滓再熬如饧盛收。每剃去痂秓洗净,以膏一盏,加半夏末二钱,姜汁一匙,狗胆汁一枚,和匀涂之,不过三上。
忌食动风之物。《儒门事亲》。
齁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
水调服,吐痰即止。《朱氏集验方》。
蔓阴干。
【主治】女人月经断绝,同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为末,每酒服二钱。
花
【主治】心痛咳逆。《别录》。
叶
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嘉祐》。补中,治小儿疳,及打伤损折,为末酒服,去瘀血。孟诜。
【附方】新一。
面上黡子七月七日午时,取瓜叶七枚,直入北堂中,向南立,逐枚拭靥,即灭去也。《淮南万毕术》。
西瓜《日用》
【释名】寒瓜见下。
【集解】〔瑞曰〕
契丹破回纥,始得此种,以牛粪覆而种之。
结实如斗大,而圆如匏,色如青玉,子如金色,或黑麻色。
北地多有之。
〔时珍曰〕
按胡峤《陷虏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亦甜瓜之类也。二月下种,蔓生,花、叶皆如甜瓜。七八月实熟,有围及径尺者,长至二尺者。其棱或有或无,其色或青或绿,其瓤或白或红,红者味尤胜。其子或黄或红,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
其味有甘、有淡、有酸,酸者为下。
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皮不堪啖,亦可蜜煎、酱藏。
〔颂曰〕
一种杨溪瓜,秋生冬熟,形略长扁而大,瓤色如胭脂,味胜。可留至次年,云是异人所遗之种也。
瓜瓤
【气味】甘、淡,寒,无毒。〔瑞曰〕有小毒。
多食作吐利,胃弱者不可食。同油饼食,损脾。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至霍乱。冷病终身也。又按《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以瓜划破,曝日中,少顷食,即冷如水也。得酒气,近糯米,即易烂。猫踏之,即易沙。
【主治】消烦止渴,解暑热。吴瑞。疗喉痹。汪颖。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宁原。含汁,治口疮。震亨。
【发明】〔颖曰〕
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
〔时珍曰〕
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真西山卫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飧,免致秋来成疟疾。”是矣。又李廷飞《延寿书》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遇商助教疗之,乃愈。此皆食瓜之患也,故集书于此,以为鉴戒云。又洪忠宣《松漠纪闻》言:有人苦目病。或令以西瓜切片曝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皮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之。震亨。
【附方】新二。
闪挫腰痛西瓜青皮,阴干为末,盐酒调服三钱。《摄生众妙方》。
食瓜过伤瓜皮煎汤解之。诸瓜皆同。《事林广记》。
瓜子仁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与甜瓜仁同。时珍。
葡萄《本经》上品
【释名】蒲桃古字草龙珠〔时珍曰〕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
【集解】〔《别录》曰〕
葡萄生陇西、五原、瞛煌山谷。
〔弘景曰〕
魏国使人多赍来南方。
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藤汁殊美。
北人多肥健耐寒,盖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橘之变于河北也。人说即是此间淌燷,恐亦如枳之与橘耶?〔恭曰〕
淌燷即山葡萄,苗、叶相似,亦堪作酒。
葡萄取子汁酿酒,陶云用藤汁,谬矣。
〔颂曰〕
今河东及近汴州郡皆有之。
苗作藤蔓而极长,太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有圆如珠者,有长似马乳者,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酿酒。
按《史记》云:大宛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十数年不败。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还,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今太原尚作此酒寄远也。其根、茎中空相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以利小肠。江东出一种,实细而酸者,名淌犠覿。
〔宗奭曰〕
段成式言:葡萄有黄、白、黑三种。《唐书》言:波斯所出者,大如鸡卵。此物最难干,不干不可收。不问土地,但收皆可酿酒。
〔时珍曰〕
葡萄,折藤压之最易生。春月萌苞生叶,颇似栝楼叶而有五尖。生须延蔓,引数十丈。三月开小花成穗,黄白色。仍连着实,星编珠聚,七八月熟,有紫、白二色。西人及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蜀中有绿葡萄,熟时色绿。云南所出者,大如枣,味尤长。西边有琐琐葡萄,大如五味子而无核。
按《物类相感志》云:甘草作钉,针葡萄,立死。以麝香入葡萄皮内,则葡萄尽作香气。其爱憎异于他草如此。又言:其藤穿过枣树,则实味更美也。《三元延寿书》言葡萄架下不可饮酒,恐虫屎伤人。
实
【气味】甘,平,涩,无毒。〔诜曰〕甘,酸,温。
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
【主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本经》。逐水,利小便。《别录》。除肠间水,调中治淋。甄权。时气痘疮不出,食之,或研酒饮,甚效。苏颂。
【发明】〔颂曰〕
按魏文帝诏群臣曰:蒲桃当夏末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为酒,甘于曲糵,善醉而易醒。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乎。
〔震亨曰〕
葡萄属土,有水与木火。
东南人食之多病热,西北人食之无恙。盖能下走渗道,西北人禀气厚故耳。
【附方】新三。
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甚良。《居家必用》。
热淋涩痛葡萄捣取自然汁、生藕捣取自然汁、生地黄捣取自然汁、白沙蜜各五合。
每服一盏,石器温服。《圣惠方》。
胎上冲心葡萄煎汤饮之,即下。《圣惠方》。
根及藤、叶
【气味】同实。
【主治】煮浓汁细饮,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孕妇子上冲心,饮之即下,胎安。孟诜。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又饮其汁,利小便,通小肠,消肿满。时珍。
【附方】新一。
水肿葡萄嫩心十四个,蝼蛄七个,去头尾,同研,露七日,曝干为末。
每服半钱,淡酒调下。暑月尤佳。洁古《保命集》。
淌燷音婴郁。
《纲目》校正:原附葡萄下,今分出。
【释名】燕薁《毛诗》婴舌《广雅》山葡萄《唐注》野葡萄俗名藤名木龙〔时珍曰〕名义未详。
【集解】〔恭曰〕
淌燷蔓生。苗、叶与葡萄相似而小,亦有茎大如碗者。冬月惟叶凋而藤不死。
藤汁味甘,子味甘酸,即千岁蘽也。
〔颂曰〕
淌燷子生江东,实似葡萄,细而味酸,亦堪为酒。
〔时珍曰〕
淌燷野生林墅间,亦可插植。
蔓、叶、花、实,与葡萄无异。其实小而圆,色不甚紫也。诗云“六月食薁”即此。其茎吹之,气出有汁,如通草也。
【正误】〔藏器曰〕苏恭注千岁蘽,即是淌燷,妄言也。千岁蘽藤如葛,而叶背白,子赤可食。淌犔賋斫断通气,更无甘汁。详见草部千岁蘽下。〔时珍曰〕苏恭所说淌燷形状甚是,但以为千岁蘽则非矣。
实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止渴,悦色益气。苏恭。
藤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哕逆,伤寒后呕哕,捣汁饮之良。苏恭。止渴,利小便。时珍。
【附方】新三。
呕啘厥逆淌犔賋煎汁,呷之。《肘后方》。
目中障翳淌犔賋,以水浸过,吹气取汁,滴入目中,去热翳,赤、白障。《拾遗》本草。
五淋血淋木龙汤:用木龙即野葡萄藤也、竹园荽、淡竹叶、麦门冬连根苗、红枣肉、灯心草、乌梅、当归各等分,煎汤代茶饮。《百一选方》。
根
【气味】同藤。
【主治】下焦热痛淋閟,消肿毒。时珍。
【附方】新四。
男妇热淋野葡萄根七钱,葛根三钱,水一钟,煎七分,童子小便三分,空心温服。《乾坤秘韫》。
女人腹痛方同上。一切肿毒赤龙散:用野葡萄根,晒研为末,水调涂之,即消也。《儒门事亲》方。
赤游风肿忽然肿痒,不治则杀人。
用野葡萄根捣如泥,涂之即消。《通变要法》。
猕猴桃宋《开宝》
【释名】猕猴梨《开宝》藤梨同上阳桃《日用》木子〔时珍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
【集解】〔《志》曰〕
生山谷中。
藤着树生,叶圆有毛。其实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皮堪作纸。
〔宗奭曰〕
今陕西永兴军南山甚多。
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其子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浅山傍道则有子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矣。
实
【气味】酸、甘,寒,无毒。〔藏器曰〕咸、酸,无毒。
多食冷脾胃,动泄澼。〔宗奭曰〕有实热者宜食之。太过,则令人脏寒作泄。
【主治】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热壅。《开宝》。〔诜曰〕并宜取瓤和蜜作煎食。调中下气,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白发,野鸡内痔病。藏器。
藤中汁
【气味】甘,滑,寒,无毒。
【主治】热壅反胃,和生姜汁服之。又下石淋。藏器。
枝、叶
【主治】杀虫。煮汁饲狗,疗瘑疥。《开宝》。
甘蔗音柘。
《别录》中品
【释名】竿蔗《草木状》■〈艹/诸〉音遮。
〔时珍曰〕按《野史》云:吕惠卿言:凡草皆正生嫡出,惟蔗侧种,根上庶出,故字从庶也。嵇含作竿蔗,谓其茎如竹竿也。《离骚》、《汉书》皆作柘,字通用也。■〈艹/诸〉字出许慎《说文》,盖蔗音之转也。
【集解】〔弘景曰〕
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亦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又有荻蔗,节疏而细,亦可啖也。
〔颂曰〕
今江浙、闽广、湖南、蜀川所生,大者亦高丈许,其叶似荻,有二种:荻蔗茎细短而节疏,但堪生啖,亦可煎稀糖;竹蔗茎粗而长,可笮汁为沙糖,泉、福、吉、广诸州多作之。炼沙糖和牛乳为乳糖,惟蜀川作之。南人贩至北地者,荻蔗多而竹蔗少也。
〔诜曰〕
蔗有赤色者名昆仑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岭南者为胜,江东虽有而劣于蜀产。会稽所作乳糖,殆胜于蜀。
〔时珍曰〕
蔗皆畦种,丛生,最困地力。茎似竹而内实,大者围数寸,长六七尺,根下节密,以渐而疏。抽叶如芦叶而大,长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茎,可留过春充果食。
按王灼《糖霜谱》云: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浅;曰艻蔗,亦名蜡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红蔗,亦名紫蔗,即昆仑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隽永也。
蔗
【气味】甘,平,涩,无毒。〔大明曰〕冷。
〔诜曰〕共酒食,发痰。〔瑞曰〕多食,发虚热,动衄血。《相感志》云:同榧子食,则渣软。
【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别录》。利大小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大明。止呕哕反胃,宽胸膈。时珍。
【发明】〔时珍曰〕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素问》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意。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蔗浆消渴解酒,自古称之。
故《汉书·郊祀歌》云:百味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唐王《维樱桃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是矣。
而孟诜乃谓共酒食发痰者,岂不知其有解酒除热之功耶?《日华子》大明又谓沙糖能解酒毒,则不知既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浆之性异矣。按晁氏《客话》云: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饴则热,水成汤则冷。此物性之异,医者可不知乎。
又《野史》云:卢绛中病■〈疒/占〉疾疲瘵,忽梦白衣妇人云:食蔗可愈。及旦买蔗数挺食之,翌日疾愈。此亦助脾和中之验欤?
【附方】旧三,新五。
发热口干小便赤涩。
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之。饮浆亦可。《外台秘要》。
痰喘气急方见山药。
反胃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
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日日细呷之。《梅师方》。
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次。
入姜汁更佳。《肘后方》。
■〈疒/占〉疟疲瘵见前。
眼暴赤肿碜涩疼痛。
甘蔗汁二合,黄连半两,入铜器内慢火养浓,去滓,点之。《普济》。
虚热咳嗽口干涕唾。
用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董氏方》。
小儿口疳蔗皮烧研,掺之。《简便方》。
滓
【主治】烧存性,研末,乌桕油调,涂小儿头疮白秃,频涂取瘥。
烧烟勿令入人目,能使暗明。时珍。
沙糖《唐本草》
【集解】〔恭曰〕
沙糖出蜀地,西戎、江东并有之。
笮甘蔗汁煎成,紫色。
〔瑞曰〕
稀者为蔗糖,干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沙糖中凝结如石,破之如沙,透明白者,为糖霜。
〔时珍曰〕
此紫砂糖也。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
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为蔗饧,疑结有沙者为沙糖。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糖霜、为冰糖也。紫糖亦可煎化,印成鸟兽果物之状,以充席献。今之货者,又多杂以米饧诸物,不可不知。
【气味】甘,寒,无毒。〔恭曰〕冷利过于石蜜。〔诜曰〕性温不冷。
多食令人心痛,生长虫,消肌肉,损齿,发疳。
与鲫鱼同食,成疳虫;与葵同食,生流澼;与笋同食,不消成癥,身重不能行。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唐本》。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
腊月瓶封窖粪坑中,患天行热狂者,绞汁服,甚良。大明。和中助脾,缓肝气。时珍。
【发明】〔宗奭曰〕
蔗汁清,故费煎炼致紫黑色。今医家治暴热,多用为先导;兼啖驼、马,解热。小儿多食则损齿生虫者,土制水,倮虫属土,得甘即生也。
〔震亨曰〕
糖生胃火,乃湿土生热,故能损齿生虫,与食枣病龋同意,非土制水也。
〔时珍曰〕
沙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
今人每用为调和,徒取其适口,而不知阴受其害也。但其性能和脾缓肝,故治脾胃及泻肝药用为先导。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
【附方】旧一,新五。
下痢禁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摘玄方》。
腹中紧胀白糖以酒三升,煮服之。不过再服。《子母秘录》。
痘不落痂沙糖,调新汲水一杯服之,白汤调亦可,日二服。《刘提点方》。
虎伤人疮水化沙糖一碗服,并涂之。《摘玄方》。
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
用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取效。
食韭口臭沙糖解之。《摘要方》。
石蜜《唐本草》
【释名】白沙糖〔恭曰〕石蜜即乳糖也,与虫部石蜜同名。〔时珍曰〕按万震《凉州异物志》云:石蜜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则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也。
【集解】〔《志约》曰〕
石蜜出益州及西戎,煎炼沙糖为之,可作饼块,黄白色。
〔恭曰〕
石蜜用水、牛乳、米粉和煎成块,作饼坚重。
西戎来者佳,江左亦有,殆胜于蜀。
〔诜曰〕
自蜀中、波斯来者良。东吴亦有,不及两处者。
皆煎蔗汁、牛乳,则易细白耳。
〔宗奭曰〕
石蜜,川、浙者最佳,其味厚,他处皆次之,煎炼以型象物,达京师。至夏月及久阴雨,多自消化。土人先以竹叶及纸裹包,外用石夹埋之,不得见风,遂可免。
今人谓之乳糖。其作饼黄白色者,谓之捻糖,易消化,入药至少。
〔时珍曰〕
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皆一物有精粗之异也。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糖缠。以石蜜和牛乳、酥酪作成饼块者,为乳糖。皆一物数变也。《唐本草》明言石蜜煎沙糖为之,而诸注皆以乳糖即为石蜜,殊欠分明。按王灼《糖霜谱》云:古者惟饮蔗浆,其后煎为蔗饧,又曝为石蜜,唐初以蔗为酒。而糖霜则自大历间有邹和尚者,来住蜀之遂宁伞山,始传造法。故甘蔗所在植之,独有福建、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冰糖,他处皆颗碎、色浅、味薄。惟竹蔗绿嫩味厚,作霜最佳,西蔗次之。凡霜一瓮,其中品色亦自不同。惟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又次之,沙脚为下;紫色及如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气味】甘,寒,冷利,无毒。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唐本》。治目中热膜,明目。和枣肉、巨胜末为丸噙之,润肺气,助五脏,生津。孟诜。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时珍。
【发明】〔震亨曰〕
石蜜甘喜入脾,食多则害必生于脾。西北地高多燥,得之有益;东北地下多湿,得之未有不病者,亦兼气之厚薄不同耳。
〔时珍曰〕
石蜜、糖霜、冰糖,比之紫沙糖性稍平,功用相同,入药胜之。
然不冷利,若久食则助热,损齿、生虫之害同也。
刺蜜《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草蜜《拾遗》给■〈勃-力攵〉罗
【集解】〔藏器曰〕
交河沙中有草,头上有毛,毛中生蜜。胡人名为给■〈勃-力攵〉罗。
〔时珍曰〕
按李延寿《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
又梁《四公子记》云:高昌贡刺蜜。杰公云:南平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在西番,今为火州。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北天竺国有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受霜露,遂成蜜也。又大明《一统志》云:西番撒马儿罕地,有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甘如蜜,可熬为饧,土人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
按此二说,皆草蜜也,但不知其草即羊刺否也。又有■〈香敝-攵〉齐树,亦出蜜,云可入药而不得其详,今附于左。
【附录】■〈香敝-攵〉齐音别。
按段成式云:■〈香敝-攵〉齐出波斯国,拂林国亦有之,名■〈仛-亻页〉勃梨佗,■〈仛-亻页〉音夺。
树长丈余,皮色青薄光净。叶似阿魏,生于枝端,一枝三叶。
八月伐之,腊月更抽新条。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如蜜,微香,可以入药疗病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骨蒸发热痰嗽,暴痢下血,开胃止渴除烦。藏器。
果之六水果类六种附录二十三种
莲藕《本经》上品
【释名】其根藕《尔雅》其实莲同上其茎叶荷〔韩保升曰〕藕生水中,其叶名荷。按《尔雅》云:荷,芙蕖。
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邢昺注云:芙蕖,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人呼为荷。菡萏,莲花也。菂,莲实也。薏,菂中青心也。郭璞注云:蔤乃茎下白蒻在泥中者。莲乃房也。菂乃子也。薏乃中心苦薏也。江东人呼荷花为芙蓉,北人以藕为荷,亦以莲为荷,蜀人以藕为茄,此皆习俗传误也。陆机《诗疏》云:其茎为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其实莲,莲之皮青里白。其子菂,菂之壳青肉白。菂内青心二三分,为苦薏也。〔时珍曰〕《尔雅》以荷为根名,韩氏以荷为叶名,陆机以荷为茎名。按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义,当从陆说。蔤乃嫩蒻,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谓退藏于密矣,故谓之蔤。花叶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耦者耕也。茄音加,加于蔤上也。蕸音遐,远于蔤也。菡萏,函合未发之意。芙蓉,敷布容艳之意。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菂者的也,子在房中点点如的也。的乃凡物点注之名。薏犹意也,含苦在内也。古诗云:食子心无弃,苦心生意存。是矣。
【集解】〔《别录》曰〕
藕实茎生汝南池泽。
八月采。
〔当之曰〕
所在池泽皆有,豫章、汝南者良。
苗高五六尺,叶团青大如扇,其花赤,子黑如羊矢。
〔时珍曰〕
莲藕,荆、扬、豫、益诸处湖泽陂池皆有之。
以莲子种者生迟,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节生二茎:一为藕荷,其叶贴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为芰荷,其叶出水,其旁茎生花也。其叶清明后生。六七月开花,花有红、白、粉红三色。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须内即莲也。花褪莲房成菂,菂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冬月至春掘藕食之,藕白有孔有丝,大者如肱臂,长六七尺,凡五六节。大抵野生及红花者,莲多藕劣;种植及白花者,莲少藕佳也。其花白者香,红者艳,千叶者不结实。别有合欢,并头者,有夜舒花夜布昼卷、睡莲花夜入水、金莲花黄、碧莲花碧、绣莲花如绣,皆是异种,故不述。
《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自去,煎汤洗镴垢自新。物性然也。
莲实
【释名】藕实《本经》菂《尔雅》菂音吸。同上石莲子《别录》水芝《本经》泽芝《古今注》
【修治】〔弘景曰〕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抟破之。〔颂曰〕其菂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可磨为饭食。〔时珍曰〕石莲剁去黑壳,谓之莲肉。以水浸去赤皮、青心,生食甚佳。入药须蒸熟去心,或晒或焙干用。亦有每一斤,用豮猪肚一个盛贮,煮熟捣焙用者。
今药肆一种石莲子,状如土石而味苦,不知何物也。
【气味】甘,平,涩,无毒。〔《别录》曰〕寒。〔大明曰〕莲子、石莲性俱温。〔时珍曰〕嫩菂性平,石莲性温。
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诜曰〕生食过多,微动冷气胀人。蒸食甚良。大便燥涩者。不可食。
【主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经》。主五脏不足,伤中,益十二经脉血气。孟诜。止渴去热,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欢喜。大明。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时珍。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苏颂。出《诗疏》。安靖上下君相火邪。嘉谟。
【发明】〔时珍曰〕
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自蒻蔤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莲,生菂,生薏。其莲菂则始而黄,黄而青,青而绿,绿而黑,中含白肉,内隐青心。石莲坚刚,可历永久,薏藏生意,藕复萌芽,展转生生,造化不息,故释氏用为引譬,妙理具存;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盖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黄宫,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藏器曰〕
经秋正黑,石莲子。入水必沉,惟煎盐卤能浮之。此物居山海间,经百年不坏,人得食之,令发黑不老。
〔诜曰〕
诸鸟、猿猴取得不食,藏之石室内,人得三百年者,食之永不老也,又雁食之,粪于田野山岩之中,不逢阴雨,经久不坏。人得之,每旦空腹食十枚,身轻能登高涉远也。
【附方】旧四,新十。
服食不饥〔诜曰〕石莲肉蒸熟去心,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日服三十丸。此仙家方也。
清心宁神〔宗奭曰〕用莲蓬中干石莲子肉,于砂盆中擦去赤皮,留心,同为末,入龙脑,点汤服之。
补中强志益耳目聪明。
用莲实半两去皮心,研末,水煮熟,以粳米三合作粥,入末搅匀食。
《圣惠方》。
补虚益损水芝丹:用莲实半升,酒浸二宿,以牙猪肚一个洗净,入莲在内,缝定煮熟,取出晒干为末,酒煮米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
小便频数下焦真气虚弱者。
用上方,醋糊丸,服。
白浊遗精石莲肉、龙骨、益智仁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普济》用莲肉、白茯苓等分,为末。白汤调服。
心虚赤浊莲子六一汤:用石莲肉六两,炙甘草一两,为末。
每服一钱,灯心汤下。《直指方》。
久痢禁口石莲肉炒,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调下,便觉思食,甚妙。
加入香连丸,尤妙。《丹溪心法》。
脾泄肠滑方同上。
哕逆不止石莲肉六枚,炒赤黄色,研末。
冷熟水半盏和服,便止。苏颂《图经》。
产后咳逆呕吐,心忡目运。
用石莲子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为末。
每米饮服二钱。《良方补遗》。
眼赤作痛莲实去皮研末一盏,粳米半升,以水煮粥,常食。《普济方》。
小儿热渴莲实二十枚炒,浮萍二钱半,生姜少许,水煎,分三服。《圣济总录》。
反胃吐食石莲肉为末。入少肉豆蔻末,米汤调服之。《直指方》。
藕
【气味】甘,平,无毒。〔大明曰〕温。
〔时珍曰〕《相感志》云:藕以盐水共食,则不损口;同油炸面米果食,则无渣。煮忌铁器。
【主治】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别录》。止怒止泄,消食解酒毒,及病后干渴。藏器。捣汁服,止闷除烦开胃,治霍乱,破产后血闷,捣膏,罯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之,大能开胃。大明。生食,治霍乱后虚渴。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同蜜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亦可休粮。孟诜。汁:解射罔毒、蟹毒。徐之才。捣浸澄粉服食,轻身益年。臞仙。
【发明】〔弘景曰〕
根入神仙家。宋时太官作血,音勘,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遂散涣不凝。故医家用以破血多效也。■〈血臽〉者,血羹也。
〔诜曰〕
产后忌生冷物,独藕不同生冷者,为能破血也。
〔时珍曰〕
白花藕大而孔扁者,生食味甘,煮食不美;红花及野藕,生食味涩,煮蒸则佳。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蒻,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故其所主者,皆心脾血分之疾,与莲之功稍不同云。
【附方】旧四,新六。
时气烦渴生藕汁一盏,生蜜一合,和匀,细服。《圣惠》。
伤寒口干生藕汁、生地黄汁、童子小便各半盏,煎温,服之。《庞安时伤寒论》。
霍乱烦渴生藕汁一钟,姜汁半钟,和匀饮。《圣济总录》。
霍乱吐利生藕捣汁服。《圣惠》。
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简便》。
产后闷乱血气上冲,口干腹痛。
《梅师方》用生藕汁三升,饮之。庞安时:用藕汁、生地黄汁、童子小便等分,煎服。
小便热淋生藕汁、生地黄汁、蒲萄汁各等分,每服一盏,入蜜温服。
坠马血瘀积在胸腹,唾血无数者。
干藕根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千金方》。
食蟹中毒生藕汁饮之。《圣惠》。
冻脚裂坼蒸熟藕捣烂涂之。
尘芒入目大藕洗捣,绵裹,滴汁入目中,即出也。《普济方》。
藕蔤
【释名】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茹,老则为藕梢,味不堪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生食,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解酒食毒。苏颂。功与藕同。时珍。解烦毒,下瘀血。汪颖。
藕节
【气味】涩,平,无毒。〔大明曰〕冷。
伏硫黄。
【主治】捣汁饮,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甄权。消瘀血,解热毒。产后血闷,和地黄研汁,入热酒、小便饮。大明。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时珍。
【发明】〔时珍曰〕一男子病血淋,痛胀祈死。予以藕汁调发灰,每服二钱,服三日而血止痛除。按赵蟳《养疴漫笔》云:宋孝宗患痢,众医不效。高宗偶见一小药肆,召而问之。其人问得病之由,乃食湖蟹所致。遂诊脉,曰:此冷痢也。乃用新采藕节捣烂,热酒调下,数服即愈。高宗大喜,就以捣药金杵臼赐之,人遂称为金杵臼严防御家,可谓不世之遇也。
大抵藕能消瘀血,解热开胃,而又解蟹毒故也。
【附方】新五。
鼻衄不止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
卒暴吐血双荷散:用藕节、荷蒂各七个,以蜜少许擂烂,用水二钟,煎八分,去滓,温服。或为末丸服亦可。《圣惠》。
大便下血藕节晒干研末,人参、白蜜煎汤,调服二钱,日二服。《全幼心鉴》。
遗精白浊心虚不宁。
金锁玉关丸:用藕节、莲花须、莲子肉、芡实肉、山药、白茯苓、白茯神各二两,为末。
用金樱子二斤捶碎,以水一斗,熬八分,去滓,再熬成膏,入少面和药,丸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鼻渊脑泻藕节、芎焙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普济》。
莲薏即莲子中青心也。
【释名】苦薏
【气味】苦,寒,无毒。
〔藏器曰〕食莲子不去心,令人作吐。
【主治】血渴,产后渴,生研末,米饮服二钱,立愈。士良。止霍乱。大明。清心去热。时珍。出《统旨》。
【附方】新二。
劳心吐血莲子心七个,糯米二十一粒,为末,酒服。此临安张上舍方也。是斋《百一方》。
小便遗精莲子心一撮,为末,入辰砂一分。
每服一钱,白汤下,日二。《医林集要》。
莲蕊须
【释名】佛座须花开时采取,阴干。亦可充果食。
【气味】甘,涩,温,无毒。
〔大明曰〕忌地黄、葱、蒜。
【主治】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
时珍。
【发明】〔时珍曰〕莲须本草不收,而《三因》诸方、固真丸、巨胜子丸各补益方中,往往用之。其功大抵与莲子同也。
【附方】新一。
久近痔漏三十年者,三服除根。
用莲花蕊、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当归五钱,为末。
每空心酒服二钱。
忌热物。五日见效。《孙氏集效方》。
莲花
【释名】芙蓉《古今注》芙蕖同上水华
【气味】苦,甘,温,无毒。
忌地黄、葱、蒜。
【主治】镇心益色。驻颜。大明。〔弘景曰〕花入神仙家用,入香尤妙。
【附方】旧二,新二。
服食驻颜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实九分,阴干捣筛。每服方寸匕,温酒调服。《太清草木方》。
天泡湿疮荷花贴之。《简便方》。
难产催生莲花一瓣,书人字,吞之,即易产。《肘后方》。
坠损呕血。坠跌积血心胃,呕血不止。
用干荷花为末,每酒服方寸匕,其效如神。杨拱《医方摘要》。
莲房
【释名】莲蓬壳陈久者良。
【气味】苦,涩,温,无毒。
【主治】破血。孟诜。治血胀腹痛,及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
水煮服之,解野菌毒。藏器。止血崩、下血、溺血。时珍。
【发明】〔时珍曰〕莲房入厥阴血分,消瘀散血,与荷叶同功,亦急则治标之意也。
【附方】新六。
经血不止瑞莲散:用陈莲蓬壳烧存性,研末。
每服二钱,热酒下。《妇人经验方》。
血崩不止不拘冷热。
用莲蓬壳、荆芥穗各烧存性,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方》。
产后血崩莲蓬壳五个,香附二两,各烧存性,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妇人良方》。
漏胎下血莲房烧研,面糊丸梧子大。
每服百丸,汤、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验方》。
小便血淋莲房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米饮调下,日二。
《经验方》。
天泡湿疮莲蓬壳烧存性,研末,井泥调涂,神效。《海上方》。
荷叶
【释名】嫩者荷钱象形。贴水者藕荷生藕者。出水者芰荷生花者。蒂名荷鼻。
【修治】〔大明曰〕入药并炙用。
【气味】苦,平,无毒。
〔时珍曰〕畏桐油。伏白银,伏硫黄。
【主治】止渴,落胞破血,治产后口干,心肺躁烦。大明。治血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荷鼻:安胎,去恶血,留好血,止血痢,杀菌蕈毒,并煮水服。藏器。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滑,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时珍。
【发明】〔杲曰〕
洁古张先生口授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当时未悟其理,老年味之始得。夫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是属风木,为生化万物之根蒂。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与手少阳三焦元气,同为生发之气。《素问》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荷叶生于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象震卦之体,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升乎?用此为引,可谓远识合道矣。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补令胃厚,不致内伤,其利广矣大矣。世之用巴豆、牵牛者,岂足语此。
〔时珍曰〕
烧饭见谷部饭下。按《东垣试效方》云:雷头风证,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状如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无过。
一人病此,诸药不效,余处清震汤治之而愈。用荷叶一枚,升麻五钱,苍术五钱,水煎温服。盖震为雷,而荷叶之形象震体,其色又青,乃涉类象形之义也。
又案闻人规《痘疹八十一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此药易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故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附方】旧四,新二十二。
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
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脚膝浮肿荷叶心、藁本等分,煎汤,淋洗之。《永类方》。
痘疮倒紫背荷叶散,又名南金散:治风寒卜袭倒势危者,万无一失。
用霜后荷叶贴水紫背者炙干,白僵蚕直者炒去丝,等分为末。
每服半钱,用胡荽汤或温酒调下。《闻人规痘疹论》。
诸般痈肿拔毒止痛。
荷叶中心蒂如钱者,不拘多少,煎汤淋洗,拭干,以飞过寒水石,同腊猪脂涂之。
又治痈肿,柞木饮方中亦用之。《本事方》。
打扑损伤恶血攻心,闷乱疼痛者。
以干荷叶五片烧存性,为末。
每服三钱,童子热尿一盏,食前调下,日三服,利下恶物为度。《圣惠方》。
产后心痛恶血不尽也。
荷叶炒香为末。
每服方寸匕,沸汤或童子小便调下。或烧灰、或煎汁皆可。《救急方》。
胎衣不下方同上。
伤寒产后血运欲死。
用荷叶、红花、姜黄等分,炒研末。
童子小便调服二钱。《庞安常伤寒论》。
孕妇伤寒大热烦渴,恐伤胎气。
用嫩卷荷叶焙半两,蚌粉二钱半,为末。
每服三钱,新汲水入蜜调服,并涂腹上。
名罩胎散。郑氏方。
妊娠胎动已见黄水者。
干荷蒂一枚炙,研为末。
糯米淘汁一钟,调服即安。唐氏《经验方》。
吐血不止嫩荷叶七个,擂水服之,甚佳。又方:干荷叶、生蒲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桑白皮煎汤调下。《肘后方》用经霜败荷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
吐血咯血荷叶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二钱,一日二服,以知为度。《圣济总录》用败荷叶、蒲黄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
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四生丸。陈日华云:屡用得效。
用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等分,捣烂,丸鸡子大。
每服一丸,水三盏,煎一盏,去滓服。《济生方》。
崩中下血荷叶烧研半两,蒲黄、黄芩各一两,为末。
每空心酒服三钱。
血痢不止荷叶蒂,水煮汁,服之。《普济方》。
下痢赤白荷叶烧研。
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
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牙齿疼痛青荷叶剪取钱蒂七个,以浓米醋一盏,煎半盏,去滓,熬成膏,时时抹之妙。唐氏《经验方》。
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玄方》。
漆疮作痒干荷叶煎汤,洗之良。《集验方》。
遍身风疠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良。《圣惠方》。
偏头风痛升麻、苍术各一两,荷叶一个,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温服。或烧荷叶一个,为末,以煎汁调服。《简便方》。
九斧伤疮荷叶烧研,搽之。《集简方》。
阴肿痛痒荷叶、浮萍、蛇床等分煎水,日洗之。《医垒元戎》。
红白莲花《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
红莲花、白莲花,生西国,胡人将来也。
〔时珍曰〕
此不知即莲花否?而功与莲同,以类相从,姑移入此。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久服,令人好颜色,变白却老。藏器。
芰实音妓。
《别录》上品
【释名】菱《别录》水栗《风俗通》沙角〔时珍曰〕其叶支散,故字从支。其角棱峭,故谓之菱,而俗呼为菱角也。昔人多不分别,惟王安贫《武陵记》,以三角、四角者为芰,两角者为菱。《左传》屈到嗜芰,即此物也。《尔雅》谓之厥攗,音眉。又许慎《说文》云: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杨氏《丹铅录》以芰为鸡头,引《离骚》缉芰荷以为衣,言菱叶不可缉衣,皆误矣。案《尔雅》薢茩乃决明之名,非厥攗也。又《埤雅》芰荷乃藕上出水生花之茎,非鸡头也。与菱同名异物。许、杨二氏失于详考,故正之。
【集解】〔弘景曰〕
芰实,庐、江间最多,皆取火燔以为米充粮,今多蒸暴食之。
〔颂曰〕
菱,处处有之。
叶浮水上,花黄白色,花落而实生,渐向水中乃熟。
实有二种:一种四角,一种两角。两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谓之浮菱,食之尤美。江淮及山东人暴其实以为米,代粮。
〔时珍曰〕
芰菱有湖泺处则有之。菱落泥中,最易生发。
有野菱、家菱,皆三月生蔓延引。叶浮水上,扁而有尖,光面如镜。叶下之茎有股如虾股,一茎一叶,两两相差,如蝶翅状。五六月开小白花,背日而生,昼合宵炕,随月转移。其实有数种:或三角、四角,或两角、无角。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嫩时剥食甘美,老则蒸煮食之。野人暴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代粮。其茎亦可暴收,和米作饭,以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家菱种于陂塘,叶、实俱大,角软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者,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夏月以粪水浇其叶,则实更肥美。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郢城菱,三角无刺。可以按莎。汉武帝昆明池有浮根菱,亦曰青水菱,叶没水下,菱出水上。或云:玄都有鸡翔菱,碧色,状如鸡飞,仙人凫伯子常食之。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生食,性冷利。
多食,伤人脏腑,损阳气,痿茎,生蛲虫。水族中此物最不治病。
若过食腹胀者,可暖姜酒服之即消,亦可含吴茱萸咽津。
〔时珍曰〕《仇池笔记》言: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菱寒而芡暖。《别录》言芰实性平,岂生者性冷,而干者则性平欤。
【主治】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别录》。蒸暴,和蜜饵之,断谷长生。弘景。解丹石毒。苏颂。鲜者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时珍。捣烂澄粉食,补中延年。臞仙。
芰花
【气味】涩。
【主治】入染须发方。时珍。
乌菱壳
【主治】入染须发方,亦止泄痢。时珍。
芡实音俭。
《本经》上品
【释名】鸡头《本经》雁喙同雁头《古今注》鸿头韩退之鸡雍《庄子》卯菱《管子》■〈艹/为〉子音唯。水流黄〔弘景曰〕此即今裝子也。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颂曰〕
其苞形类鸡、雁头,故有诸名。〔时珍曰〕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鸡雍见《庄子·徐无鬼篇》。卯菱见《管子·五行篇》。扬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其茎谓之■〈艹/为〉,亦曰■〈艹/役〉。郑樵《通志》以钩芺为芡,误矣。钩芺,陆生草也。其茎可食。水流黄见下。
【集解】〔《别录》曰〕
鸡头实生雷池池泽。
八月采之。
〔保升曰〕
苗生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实若石榴,其皮青黑,肉白如菱米也。
〔颂曰〕
处处有之,生水泽中。
其叶俗名鸡头盘,花下结实。其茎嫩者名■〈艹/为〉■〈艹/耿〉,亦名■〈艹/役〉菜,人采为蔬茹。
〔宗奭曰〕
天下皆有之。
临水居人,采子去皮,捣仁为粉,蒸煠作饼,可以代粮。
〔时珍曰〕
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文如■〈毂-车/系〉,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其茎长至丈余,中亦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日结苞,外有青刺,如猬刺及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壳内白米,状如鱼目。深秋老时,泽农广收,烂取芡子,藏至穂石,以备歉荒。其根状如三棱,煮食如芋。
【修治】〔诜曰〕凡用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时珍曰〕新者煮食良。入涩精药,连壳用亦可。案陈彦《和暇日记》云:芡实一斗,以防风四两煎汤浸过用,且经久不坏。
【气味】甘,平,涩,无毒。
〔弘景曰〕小儿多食,令不长。〔诜曰〕生食多,动风冷气。
〔宗奭曰〕食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
【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本经》。开胃助气。《日华》。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时珍。
【发明】〔弘景曰〕
仙方取此合莲实饵之,甚益人。
〔恭曰〕
作粉食,益人胜于菱也。
〔颂曰〕
取其实及中子,捣烂暴干,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
〔时珍曰〕
案《孙升谈圃》云:芡本不益人,而俗谓之水流黄河也。盖人之食芡,必咀嚼之,终日嗫嗫。而芡味甘平,腴而不腻。食之者能使华液流通,转相灌溉,其功胜于乳石也。
《淮南子》云:狸头愈鐍,鸡头已瘘。注者云,即芡实也。
【附方】旧一,新三。
鸡头粥益精气,强志意,利耳目。
鸡头实三合,煮熟去壳,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心食。经验。
玉锁丹治精气虚滑。
用芡实、莲蕊。方见藕节下。
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小便数,遗精。
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肉各二两,为末,蒸枣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永类方》。
分清丸治浊病。
用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盐汤下。《摘玄方》。
鸡头菜即■〈艹/役〉菜芡茎也。
【气味】咸、甘,平,无毒。
【主治】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时珍。
根
【气味】同茎。
【主治】小腹结气痛,煮食之。士良。
【附方】新一。
偏坠气块鸡头根切片煮熟,盐、醋食之。《法天生意》。
乌芋《别录》中品
【释名】凫茈音疵。凫茨音瓷。荸荠《衍义》三棱《博济方》芍音晓。地栗郑樵《通志》〔时珍曰〕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故《尔雅》名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讹为荸荠。盖切韵凫、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三棱、地栗,皆形似也。〔瑞曰〕小者名凫茈,大者名地栗。
【集解】〔颂曰〕
芋,今凫茨也。苗似龙须而细,色正青。根如指头大,黑色,皮厚有毛。又有一种皮薄无毛者亦同。用途田中人并食之。
〔宗奭曰〕
皮厚色黑,肉硬而白者,谓之猪葧脐。皮薄泽,色淡紫,肉软而脆者,谓之羊葧脐。
正二月,人采食之。此二等药中罕用,荒岁人多采以充粮。
〔时珍曰〕
凫茈生浅水田中。
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肥田栽者,粗近葱、蒲,高二三尺。其根白蒻。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野生者,黑而小,食之多滓。种出者,紫而大,食之多毛。吴人以沃田种之,三月下种,霜后苗枯,冬春掘收为果,生食、煮食皆良。
【正误】〔《别录》曰〕乌芋一名借姑。二月生叶如芋。三月三日采根,暴干。〔弘景曰〕借姑生水田中。叶有桠,状如泽泻,不正似芋。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疑有乌者,根极相似,细而美。叶状如苋,草呼为凫茨,恐即此也。〔恭曰〕乌芋一名槎丫,一名茨菰。
〔时珍曰〕乌芋、慈姑原是二物。慈姑有叶,其根散生。乌芋有茎无叶,其根下生。气味不同,主治亦异。而《别录》误以借姑为乌芋,谓其叶如芋。陶、苏二氏因凫茨、慈姑字音相近,遂致混注,而诸家说者因之不明。今正其误。
根
【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诜曰〕性冷。先有冷气人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月食多,脐下结痛也。
【主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别录》。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孟诜。开胃下食。大明。作粉食,厚人肠胃,不饥,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苏颂。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治误吞铜物。汪机。主血痢下血血崩,辟蛊毒。时珍。
【发明】〔机曰〕
乌芋善毁铜,合铜钱嚼之,则钱化,可见其为消坚削积之物。
故能化五种膈疾,而消宿食,治误吞铜也。
〔时珍曰〕
按王氏《博济方》,治五积、冷气攻心、变为五膈诸病,金锁丸中用黑三棱。注云:即凫茈干者。则汪氏所谓消坚之说,盖本于此。又《董炳集验方》云:地栗晒干为末,白汤每服二钱,能辟蛊毒。传闻下蛊之家,知有此物,便不敢下。此亦前人所未知者。
【附方】新五。
大便下血葧脐捣汁大半钟,好酒半钟,空心温服。三日见效。神秘方。
下痢赤白午日午时取完好葧脐,洗净拭干,勿令损破,于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贮。
遇有患者,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下。《唐瑶经验方》。
女人血崩凫茈一岁一个,烧存性,研末,酒服之。李氏方。
小儿口疮用葧脐烧存性,研末,掺之。杨起《简便方》。
误吞铜钱生凫茈研汁,细细呷之,自然消化成水。王璆《百一选方》。
慈姑《日华》校正:原混乌芋下,今分出。仍并入《图经》外类剪刀草。
【释名】借姑《别录》水萍《别录》河凫茈《图经》白地栗同上苗名剪刀草《图经》箭搭草《救荒》槎丫草苏恭燕尾草大明。
〔时珍曰〕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作茨菰者非矣。河凫茈、白地栗,所以别乌芋之凫茈、地栗也。剪刀、箭搭、槎丫、燕尾,并象叶形也。
【集解】〔《别录》曰〕
借姑,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弘景曰〕
借姑生水田中。叶有桠,状如泽泻。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煮之可啖。
〔恭曰〕
慈姑生水中。
叶似??泽泻之类也。
〔颂曰〕
剪刀草,生江湖及汴洛近水河沟沙碛中。
叶如剪刀形。茎干似嫩蒲,又似三棱。苗甚软,其色深青绿。每丛十余茎,内抽出一两茎,上分枝,开小白花,四瓣,蕊深黄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栗,色白而莹滑。
五六七月采叶,正二月采根,即慈姑也。煮熟味甘甜,时人以作果子。
福州别有一种,小异,三月开花,四时采根,功亦相似。
〔时珍曰〕
慈姑生浅水中,人亦种之。
三月生苗,青茎中空,其外有棱。叶如燕尾,前尖后歧。霜后叶枯,根乃练结,冬及春初,掘以为果。须灰汤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涩戟人咽也。嫩茎亦可煠食。又取汁,可制粉霜、雌黄。又有山慈姑,名同实异,见草部。
根
【气味】苦、甘,微寒,无毒。〔大明曰〕冷,有毒。
多食,发虚热,及肠风痔漏,崩中带下,疮疖。以生姜同煮佳。怀孕人不可食。〔诜曰〕吴人常食之,令人发脚气瘫缓风,损齿失颜色,皮肉干燥。卒食之,使人干呕也。
【主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胞衣不出,捣汁服一升。又下石淋。大明。
叶
【主治】诸恶疮肿,小儿游瘤丹毒,捣烂涂之,即便消退,甚佳。苏颂。
治蛇、虫咬,捣烂封之。大明。调蚌粉,涂瘙痱。时珍。
附录诸果《纲目》二十一种,《拾遗》一种〔时珍曰〕方册所记诸果,名品甚多,不能详其性、味、状。既列于果,则养生者不可不知,因略采附以俟。
津符子〔时珍曰〕孙真人《千金方》云:味苦,平,滑。
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必思荅〔又曰〕忽思慧《饮膳正要》云:味甘,无毒。
调中顺气。
出回回田地。
甘剑子〔又曰〕范成大《桂海志》云:状似巴榄子,仁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
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杨摇子〔又曰〕沈莹《临海异物志》云:生闽越。
其子生树皮中,其体有脊,形甚异而味甘无奇,色青黄,长四五寸。
海梧子〔又曰〕嵇含《南方草木状》云:出林邑。
树似梧桐,色白。叶似青桐。其子如大栗,肥甘可食。
木竹子〔又曰〕《桂海志》云:皮色形状全似大枇杷,肉味甘美,秋冬实熟。
出广西。
橹罟子〔又曰〕《桂海志》云:大如半升碗,数十房攒聚成球,每房有缝。
冬生青,至夏红。
破其瓣食之,微甘。
出广西。
罗晃子〔又曰〕《桂海志》云:状如橄榄,其皮七重。
出广西。顾玠《海槎录》云:横州出九层皮果,至九层方见肉也。
夏熟,味如栗。
■〈木产〉子〔又曰〕徐表《南州记》云:出九真、交趾。
树生子如桃实,长寸余。
二月开花,连着子,五月熟,色黄。
盐藏食之,味酸似梅。
夫编子〔又曰〕《南州记》云:树生交趾山谷。
三月开花,仍连着子,五六月熟。
入鸡、鱼、猪、鸭羹中,味美,亦可盐藏。
白缘子〔又曰〕刘欣期《交州记》云:出交趾。
树高丈余,实味甘美如胡桃。
系弥子〔又曰〕郭义恭《广志》云:状圆而细,赤如软枣。
其味初苦后甘,可食。
人面子〔又曰〕《草木状》云:出南海。
树似含桃。子如桃实,无味,以蜜渍之可食。其核正如人面,可玩。
祝穆《方舆胜览》云:出广中。
大如梅李。春花、夏实、秋熟,蜜煎甘酸可食。其核两边似人面,口、目、鼻皆具。
黄皮果〔又曰〕《海槎录》云:出广西横州。
状如楝子及小枣而味酸。
四味果〔又曰〕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出祁连山。
木生如枣。
剖以竹刀则甘,铁刀则苦,木刀则酸,芦刀则辛。
行旅得之,能止饥渴。
千岁子〔又曰〕《草木状》云:出交趾。
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桂海志》云:状似青黄李,味甘。
侯骚子〔又曰〕《酉阳杂俎》云:蔓生。子大如鸡卵,既甘且冷,消酒轻身。王太仆曾献之。
酒杯藤子〔又曰〕崔豹《古今注》云:出西域。
藤大如臂。花坚硬,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
张骞得其种于大宛。
鱅音间子〔又曰〕贾思勰《齐民要术》云:藤,生交趾、合浦。
缘树木,正二月花,四五月熟,如梨,赤如鸡冠。核如鱼鳞。
生食,味淡泊。
山枣〔又曰〕《寰宇志》云:出广西肇庆府。
叶似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
隈支〔又曰〕宋祁《益州方物图》云:生邛州山谷中。
树高丈余,枝修而弱。开白花。实大若雀卵,状似荔枝,肉黄肤甘。
灵床上果子《拾遗》。
藏器云:人夜谵语,食之即止。
诸果有毒《拾遗》凡果未成核者,食之令人发痈疖及寒热。
凡果落地有恶虫缘过者,食之令人患九漏。
凡果双仁者,有毒杀人。
凡瓜双蒂者,有毒杀人。沉水者,杀人。
凡果忽有异常者,根下必有毒蛇,食之杀人。